中国国际工业装配及传输技术设备展览会/中国国际智能工厂及自动化技术展览会
2024.08.01-03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
在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的引领下,我国明确制造业升级趋势,以工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为主线,提高工业自动化及其配套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从《中国制造2025》再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均是以发展先进智能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基于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25056亿元,同比增长18.85%,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8万亿元左右。
01
工业机器人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到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我国作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长期驱动力,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将维持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工业自动化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国产进口替代是未来趋势,我国已初步具备全产业链替代的实力。目前来看,工业机器人本体相关硬件技术已趋于成熟,自动化系统集成亦基于工程师红利和本土化优势已经基本实现逆袭。
虽然核心零部件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但是国内企业通过掌握运动控制技术提升附加值以及走差异化路线,在国际竞争中已突破了一条可验证的发展道路,后续随着核心技术更趋成熟、场景应用沉淀更加丰富,我国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02
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增长率超12%
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由2010年的12.06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 38.35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27%。
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为301.49万台,十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03%。工业机器人密度代表了一国制造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
根据IFR统计,2020年,全球平均工业机器人密度为126台/万名雇员,在全球范围内,过去五年机器人密度接近翻番。其中韩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为932台/万名雇员。
中国发展最快,机器人安装数量大幅增加,2020年机器人密度为246台/万名雇员,排名跃升至全球第9位,而在2011年,这一数字仅为10台/万名雇员。
也就是说,在这九年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74%,实现了大幅增长。
03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
自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根据MIR-睿工业(2022)统计,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中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已超过30%(以台数计算),未来还有很大空间。
从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的行业来看,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特别是在新能源、3C、汽车、食品饮料、医疗等行业。在新能源领域,受政策引导及需求驱动影响,新能源相关产业链需求爆发式增长。
其生产线在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且未来三至五年是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的高速产能投入期,给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增长机会。
3C电子行业机器人需求非常多样化,注重成本和服务,国内机器人本体企业及集成商基于本土优势、性价比优势和外资品牌同台竞争,已获得不少国内市场份额。汽车行业整车制造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四大工艺的系统集成由外资主导,国内集成商从焊装工艺开始寻求突破,逐步向其他工艺渗透。
此外,包装、医疗、食品饮料等行业,在产业发展升级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产品与新模式,对于自动化、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定制自动化的需求更为多样化,为工业自动化行业提供了不少发展机会。整 体而言,公司所处的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根据《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随着下游产业需求的提升,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速将稳步提升,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可实现552.3亿元。
04
“工业母机”市场需求大大增加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结构升级的内部需求,我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逐步替代传统制造业,作为工作母机的高性能数控机床的市场需求将大大增加。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机床行业基本完成普通机床向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的转变,正处于由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向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的转型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新增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从2012年的26%提升到2021年的44.9%,呈现增长趋势,但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未来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5728 亿元。同时,为加快我国制造业实力提升和转型升级,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明确提出发展 精密数控机床、高档数控机床及其技术研发,促进行业结构升级,提高行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2015年工信部出台《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设施装备到2025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2021年8月19日,国家从政策层面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央企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在制造产业升级、政策支持、需求扩大的背景下,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空间较大。另外,从加工流程上具体比较看,五轴数控机床较三轴数控机床优势十分明显。当加工零部件的层次结构、曲面比较复杂时,比如飞机起落架、航空发动机闸等,三轴设备由于产品结构干涉原因无法满足加工要求。
五轴数控机床则可对多线型、异形曲面等特点的高复杂性零件进行高效高动态、高速高节拍的加工,有效提升加工效率、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因此,航空航天、军工、汽车零部件、精密模具等领域对五轴数控机床需求较大。
新能源汽车制造工序更加精细化、高难度,随着汽车轻量化趋势,传统由多个零件组成的部件向单一零件整合,零件加工特征由平面转向空间,五轴联动加工技术的推广及普及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的背景下,高端数控机床所带来的五轴工序的集成化、精益化,为整个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