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工业装配及传输技术设备展览会/中国国际智能工厂及自动化技术展览会
2024.08.01-03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
制造业绿色发展离不开工业领域降碳。量化碳数据,既是基础也是关键。
3月1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园区协同推进能源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
实现碳数据的量化,是企业制定降碳策略的基础。以产品为对象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产品出口、供应链倒逼压力下的主要需求,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甚至是生存问题。因此,碳数据不仅要算清还要算对,当务之急是做好常态化数字化碳管理。
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
碳数据有较为丰富的应用场景。易碳研究院院长刘涛认为,碳排放管理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碳管理是重要的抓手和依据——生产前可基于历史碳数据,做好生态设计和绿色管理;采购时以碳数据为评价依据,可选择低碳产品供应商,建立绿色供应链系统;制造中以碳数据为分析依据,可摸清节能降碳技改措施的成本和效果;销售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降碳数据为基础依据,则可为用户提供绿色产品和绿色解决方案,使其成为营销竞争优势。
而在工业领域中,钢铁、化工等重点降碳行业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较困难。这类行业伴随大量的物理、化学反应,涉及复杂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学,只有算清上游阶段基础原材料的碳排放,才能为下游提供核算基础。
数字化碳管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复杂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算法模型集成到互联网产品中,可高效解决工业重点降碳领域碳排放核算难、专业门槛高的问题。
搭建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
在数字化碳管理的落地中,企业动力和成本是主要问题。远景科技集团零碳技术分析师华未未观察到,很多企业比较缺乏数字化碳管理意识,有的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精准量化碳排放数据。目前,大多数企业开展数字化碳管理的动力来自业务需求,一些外企有ESG管理需求,还有的企业受到客户供应链碳管理要求,或者有产品出口强制碳足迹披露要求。
数字化碳管理不止是上一套系统,它涉及碳战略,碳盘查,碳管理,碳减排、产品供应链碳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牵扯到前端咨询、低碳产品设计、设备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整个体系的构建。考虑到降碳的整体成本,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望而却步。
通过搭建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地方政府一方面可降低企业数字化碳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可服务当地优势产业,使其保持绿色竞争力。
深圳这项工作推进较早。《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明确,2024年完善碳足迹标识认证服务大湾区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运行机制;到2025年底,建成大湾区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碳足迹数据产业化应用,引领和推动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国际贸易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2023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内置电池等新能源产品、食品等消费类产品45类产品的评价技术标准、认证实施规则及核算模型,帮助企业低门槛、低成本开展碳足迹核算与认证。
建设数字化碳管理试点
“数字化碳管理是数字经济与双碳目标的有机融合,数字化碳管理市场有望在2024年进一步释放。” 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节能与绿色能源研究室主任赵越,认为这是2024年地方推动绿色转型的聚焦点。
为推动数字化碳管理,从国家到地方,都在积极开展试点。2024年1月,工信部提出要统筹推进工业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开展工业数字化碳管理试点。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等地于2023年起加快建设数字化碳管理体系。
2023年4月起,上海先后推出两批工业通信业碳管理试点,鼓励企业(园区)及第三方机构开展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建设,2024年试点工作已于3月启动。上海提出,要通过搭建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实现碳排放核算、产品碳足迹评价及披露、碳金融、碳效评价等功能,推动碳足迹数据产业化应用,提升绿色低碳管理水平,实现数字化碳管理,强化基础服务保障。适时接入上海市工业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
地方推进数字化碳管理试点,需加强政企合作,可与更加细分的产业集群相结合。
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宝山区重点扶持企业,支撑了很多区政府想要做的工作。即立足上海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开展低碳供应链先行先试,发挥专业碳服务机构的创新能力与支撑作用。易碳研究院院长刘涛谈到,易碳数科正积极参与建设长三角绿色低碳产业链,服务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相关平台项目正在推进。
《上海市宝山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要政企合作共建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打造上海首个以绿色低碳创新及产业发展为特色的核心产业园区,发展以宝武生态圈碳中和技术为引领的核心优势产业,汇聚培育氢能、新材料、智慧制造工艺装备和循环经济等产业协同发展。
目前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区中区——互联宝地滨江园已建成投运,不少绿色低碳产业拟选择滨江园作为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宝地资产文商旅事业部高级副总裁李志君表示,宝钢为实现“双碳”目标,正进行很多技术革新、改造工作,其中孕育了大量的产业机会、合作机会。“我们希望有更多绿色低碳产业或相关服务类企业入驻园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李志君也建议,绿色低碳产业是新兴产业,但起点相比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很多企业还处于初创阶段,希望政府层面给予更有针对性、更细化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助力特色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地方推动数字化碳管理工作可从优势产业着手,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通过搭建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碳管理地方试点建设,支持大型国企、外企等链主企业推动供应链降碳,可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降碳,促进工业领域绿色发展。要想推进这项工作,还需加强政企合作,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针对绿色低碳产业的技术应用落地和生态体系建设。